罗甸武师韦永科习少林功夫,40年培养

时间:2024/12/2 11:21:57 来源:少林武术

“嘿!”“嗨!”“哈!”近日,记者在罗甸县边阳镇新场村拉来寨看到,一阵阵呐喊声,伴随着刀枪棍的“呼呼”声,一个矫健的身影在林间闪展腾挪,他手中的刀、枪、棍被舞得虎虎生风。韦永科表演刀术。他叫韦永科,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生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边阳镇新场村拉来,中等身材,不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习武之人。走进韦永科家,二楼“堂屋”与众不同——宽敞,有两层楼高。这是韦永科设计的,说是“堂屋”,其实是宽大的练功房。在练功房后方,有两个大沙袋,两侧有副对联:上联“强身健体弘国粹”,下联“学武崇德为中华”。对联下方有窄台,台上排列着一溜刀、枪、棍、棒、臂力器、双节棍、拳击套、防护面罩等。苗族同胞尚武,在许多苗族聚居地,都有武术传承下来。苗族武术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又能强身健体、延寿,是贵州、湘西等地苗族同胞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据韦永科介绍,苗族武术源远流长,主要是应对战争需要,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等特点。为了提高格斗、械斗技巧,苗族同胞整理出了苗拳中的“蚩尤拳”、刀术、枪法、棍术等。韦永科少年时就喜爱武术,任何地方都能成为他的练武场。由于当地苗族武术一度失传,韦永科幼时练武几乎不得法,只是自己摸索着练习基本功。少年韦永科在练习双腿悬空一字腿。年,电影《少林寺》在国内上映引起轰动,影片里的功夫,令酷爱武术的韦永科心潮澎湃。“习武练功,报效国家!”这句话立即在韦永科脑海里浮现,他也萌生了去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的想法。韦永科精心准备,身揣50元钱徒步到火车站,辗转十多天才赶到少林寺。没有熟人引荐,没有钱交学费,少林寺武僧不会随便收徒。为了拜师习武,韦永科一直在寺院周围不愿离开,看到院子里杂物多了,他拿起扫帚就开扫;看到寺院里没水了,他挑起水桶去挑水;看到武僧累了,他就端茶送水。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得到了武僧的注意。得知他从贵州赶到河南,只为“习武报国”后,同意收他为徒。韦永科天资聪颖、武术基本功扎实,在少林寺习武期间,省去了很多时间,师傅让他直接进入提高阶段练习。仅6个多月时间,韦永科就把刀、枪、棍、拳等竞技项目练了个溜熟。在学成下山后的40年里,韦永科主要是授徒,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他先后到福建等地的武术学校当教练,间隙还到河南其他武校进修。其间,参加过国内的一些武术比赛,还获过奖。韦永科的练功器材。如今,韦永科在老家办起了武术培训中心。还把武术与本村的传统民族歌舞结合起来,创办了文化传媒中心,到广东、江苏等地表演,获得了黔南州文联、州音乐家协会、州舞蹈家协会授予的“黔南州歌舞特色村”称号。韦永科培养弟子上千人,有的考上警校,有的参军,有的当武术教练……“我们师兄弟不会让师傅失望,要争气……”这是五名弟子给韦永科的感谢信中的话。“嘿!”“嗨!”“哈!”在韦永科家的练功房里,在他家后山的树林中,他和弟子们练功的呐喊声依然嘹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贾华编辑杨凯二审张谌三审赵宏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zztx/1426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