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高发病年龄3050岁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0-9-23 10:41:28 来源:颈淋巴结炎

  鼻明癌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有明显种族差异性,好发于黄种人(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白种人少见,并且有地域特点,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湖南)最为多见,素有“广东瘤”之称。30~-50岁为高发病年龄,男性比女性多见,以男性中壮年发病率高。

  目前对鼻咽癌的发病原因研究较多,但至今尚未完全查明,可能与个体易感性、EB病毒感染,环境化学致癌因素,如经常食用经过腌制的威鱼、咸菜等含亚硝酸盐较高的食物,烟雾的吸入,抽烟和酗酒等有关。

  病因病机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鼻渊”、“石上疽”、“真头痛”等范畴。病因病机为外邪袭肺,肺失清肃,积热蕴痰,循经入鼻;或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蕴生火毒,灼津为痰,痰毒瘀血凝结,循经而入鼻窍,阻塞经脉,酿生肿块;或素体亏虚,肝肾不足,肺胃阴虚,虚火炼津成痰,痰毒凝滞壅结鼻窍。病位在上焦,牵及肺、胃、肝、肾诸脏。病性早中期以实为主,晚期及手术或放化疗后,则表现为正虚邪实或邪未尽。

  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以回缩性涕血最多,其次为听力减退或单侧性耳鸣、耳内鼻塞感,咽部异常感(异物、瘙痒),可有头痛,多偏向一侧,呈间歇性。

  (2)中期症状:鼻出血现象加重,出血量较多,头痛加剧,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鼻塞、颈部肿块等症状。

  (3)晚期症状:持续性剧烈头痛、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固定、面麻和伸舌偏斜、舌肌萎缩,恶病质或大出血等症状,以及骨、肝、肺等远处转移现象。

  2.诊断与鉴别

  除依据病史体征外,还需结合EB病毒血清学检查、间接鼻咽镜或鼻咽光导(电子)纤维镜和CT、MRI影像检查及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本病须与鼻咽腺样体增生、鼻咽结核、鼻咽坏死性肉芽肿、鼻咽血管纤维瘤、鼻咽脊索瘤、颈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以及颅内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侵及鼻咽顶壁的良性和恶性病变等疾患相鉴别。

  鼻咽癌的分型:

  鼻咽癌病理分型大致有二类: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细胞癌,前者又可细分为分化好的、中等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后者又细分为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

  鼻咽癌的转移:

  由于鼻咽腔的淋巴管非常丰富,故颈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和部位,而且转移出现早、发生率高。其远处转移率也较高,常见远处的转移部位为骨、肺、肝。远处转移是血行转移的结果,头颈部血液循环丰富,凡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瘤细胞侵人大静脉的机会就多,很容易发生血行转移,这也可能是鼻咽癌发展快、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zzzd/998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