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淋巴结结核你知道多少

时间:2016-11-21 10:30:12 来源:颈淋巴结炎

颈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为“瘰疬”,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但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才能引起发病。病期常为1~3月或更长。呈多颗淋巴结肿大、散在性、可推动。随疾病发展可融合成团块、固定、不能推动,最后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胸部X光片可能显示结核病灶。

一、病因

结核菌感染

淋巴结结核是结核肝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受累,咽部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其次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患了颈部淋巴结核。

肺结核继发因素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二、症状

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低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物,而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三、诊断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构。对小儿病人,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

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潜行,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四、护理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的结核病变,发生在人地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病程通常是1-3个月,治疗效果良好。

西医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

  西医治疗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是全身抗结核杆菌的治疗,患者要注意合理的应用和充足的休息。

  局部治疗主要有四个方面:1、手术切除淋巴结,针对较少数、较大并且能够推动的淋巴结。2、如果淋巴结形成了脓肿,则要将脓肿内的脓液抽尽,并用清洁剂冲洗干净。3、如果脓肿破溃,并且糨发感染不明显,可进行刮除手术,将结核病变组织全部刮除干净,并在患处用药。4、对于寒性脓肿继发化脓性感染者,要先在患处切开引流,控制感染发展,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刮除手术。

  中医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

中医记载口服千草散、圣玄汤、七络丹等都是流传百年的民间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偏方。另外中成药对于淋巴结核都有很好的疗效:羊胆丸的主要成分是羊胆干膏、百部、白芨、浙贝母、甘草,能润肺化痰,解毒杀虫;散结灵能活血散结,温经通络,消肿止痛;还有地骨皮露等都呢过有效的减缓病情。

 

 用药治疗的同时也可用食疗帮助病情的康复,下面推荐两道食疗方:

  1、带肉冻。原料:海带、猪肉皮等量。做法:将海带泡软洗净切细丝,猪肉皮洗净切细小块,共放锅内。加适量水,放入八角茴香等调味品,用文火将海带、猪肉皮煨酥,加适量食盐调味,盛入盘中,晾冷成冻。在正餐时佐餐食用即可。

  2、梅花粥。原料:白梅花5克,粳米克。做法:将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再略煮几沸即可。每天食用一次即可。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zzzd/14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