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7.html
基本病史:
患者为35岁男性,因浅表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既往有ⅠB期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伴黏蛋白脱发病史9年,经头部及背部多处活检证实。
体格检查
头皮多发结节融合成斑块,直径5×4cm(图1)。双手边界不清的色素沉着性萎缩性斑块,双手掌水肿、有光泽(图2)。胫前(图3)及背部可见类似皮疹。颈、腋窝和腹股沟双侧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0.5-2cm不等。
图1.头皮结节和脱发
图2.手掌水肿及色素减退
图3.胫前水肿及轻微色素减退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血沉和骨髓学检查均未见异常。胸腹部CT示双侧颈、腮腺、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肝脾长大。
组织病理
颈部最大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结构部分消失(图4),肿瘤形成边界不清的结节,由薄纤维间隔分隔。肿瘤背景由多种细胞构成,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肿瘤细胞由经典单核性Reed-Sternberg细胞(图5)和Reed-Sternberg细胞的陷窝细胞构成(图6)。
图4.淋巴结结构部分消失
图5.经典型Reed-Sternberg细胞
图6.陷窝细胞
免疫组化示Reed-Sternberg细胞CD15、CD30和CD20阳性,CD3、CD19和上皮膜抗原阴性。EB病毒免疫组化标志阴性。
回顾患者头皮和背部组织病理,可见真表皮交界处带状单一核淋巴样细胞浸润及亲表皮性(真皮内淋巴样细胞聚集于表皮棘层)(图7),真皮乳头层水肿和硬化。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至真皮网状层和皮下脂肪。单个细胞为小到中等大小,染色质深染,细胞核不规则,核周有切迹,未见嗜酸粒细胞或浆细胞(图8)。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CD3和CD4阳性。此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MF的临床诊断。
图7.真表皮交界处带状单一核淋巴样细胞浸润及亲表皮性
图8.肿瘤细胞小到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核周有切迹
诊断
患者最终诊断为MF合并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治疗
患者近7前来一直口服和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甲氨蝶呤,皮损仅轻微改善,脱发仍在发展。确诊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后,患者接受CHVP方案(环磷酰胺、羟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化疗,目前正在随访。
病例学习
MF是一种罕见的结外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MF有继发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尤其是B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图9、10)和黑素瘤。罕有继发霍奇金淋巴瘤的报道,目前文献仅报道约40例霍奇金淋巴瘤合并MF的病例,其中最常见亚型为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图9.蕈样肉芽肿:右侧上胸部鳞屑性红斑
图10.B细胞淋巴瘤:背部红色质硬斑块(与图9为同一患者)
同一患者并存淋巴瘤时可分为混杂性、组合性及继发型共3类淋巴瘤,混杂性淋巴瘤(discordantlymphoma)是指两种淋巴瘤同时发生于不同解剖学部位且组织学表现不同。组合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