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变种、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及都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引起,引起猪沙门氏菌病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相当复杂。至今我国已发现多种血清型。本属细菌是直杆菌,菌体大小为0.6~0.7μm×2~3μm,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培养24h,长成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湿润的小菌落。在S.S培养基上呈无色菌落。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混浊,培养长时可形成沉淀和菌膜。大部分细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和蔗糖,不凝固牛乳,不产生靛基质。沙门氏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强,干燥和冷冻对细菌无多大影响。干燥的环境中经4个月不死。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个月以上,在粪便和土壤中能生存10个月。在10%~19%的氯化钠的腌肉中75天不死。在牛奶等食品中,不但能存活而且还能繁殖。对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直射阳光能迅速杀死,加热到60℃经20min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但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能形成耐热的毒素,加热到75℃经1h不被破坏,所以含菌的猪肉,如不充分煮熟,常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一般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很快杀死本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本属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有抗药性,对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在实际治疗中,最好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能选用最敏感的药物。1、流行病学病猪及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尿不断排泄到外界环境中,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食槽及周围环境,经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使之发病。还有的少数可通过带菌母体子宫内感染或脐带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以传播本病。沙门氏菌有时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淋巴组织和胆囊中,而不引起发病。但当饲养管理不当,及各种不良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就能迅速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由于细菌通过易感猪体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结果使其他易感猪发病,引起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气候寒冷多变时节发生最多。主要发生于12月及次年1~2月。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特别是1~3月龄(体重10~15kg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或品质不良,骤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等等都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当然,带菌猪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更有利于本病传播和造成流行。2、临床症状⑴急性(败血型)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经过,病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战。常互相挤压、堆叠在一起,有的达3~4层;鼻盘发干,眼结膜发红,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有时不见腹泻。在发病的2~3天,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此时病猪迅速衰竭,行走不稳,弓背弯腰,毛焦肷吊,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病期为2~5天,死亡居多。
⑵慢性为最常见的病型,由急性转来或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其病状与急性相似,只不过症状不明显或缓和些,据观察,最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痢,而且形式多样。粪便呈粥状或水样,为灰白、淡黄、黄绿、灰绿或污黑色,恶臭,常混有黏液,甚至黏膜或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在吃食、躺卧或起立和行走时都可出现下痢,粪便自然下流,使尾部及整个后躯沾污,有的咳嗽时,呈喷射状排出稀粪水。有时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流行。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有食欲,饲喂时,到槽前吃几口就离去,后期废绝,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喜喝脏水。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眼眶下陷,在后期时,极度瘦削,弓背,腹部收缩,紧贴背脊下,筋骨毕露,体瘦如柴,真所谓“皮包骨”,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3、病理变化⑴急性(败血型)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死猪体表皮肤淡蓝色或淡紫色,或见紫红色斑块。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与猪瘟的变化相似。脾脏不同程度的肿大,呈暗紫色,切面蓝红色。肝、肾、心外膜见有出血点。胃肠黏膜红肿,上附黏液,可见出血点,重者呈弥漫性出血。肺有卡他性炎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散在的麸皮状的坏死物。⑵慢性慢性病例的典型病变主要在大肠,特别是盲肠和结肠前段黏膜的坏死和溃疡。初期肠壁淋巴滤泡发生肿大,为绿豆至黄豆大,逐渐演变发生坏死,向四周扩延,边缘隆起堤状,中央下陷,坏死物呈灰绿、黄褐、黄绿、污黑等不同颜色,肠壁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溃疡。有的溃疡互相融合,形成小块溃疡。有的病例,见整个肠黏膜,特别是盲肠,发生弥漫性坏死及糜烂,表面被覆灰黄色麸皮样坏死物,粗糙不平,肠壁变厚,缺乏弹性,也见有表层黏膜条状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紫或土灰色,呈髓样变化,甚至可见到灰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管变粗,为灰白色索状。部分病例,肝脏被膜下有大头针帽大或小米粒大灰黄色结节坏死灶。脾脏有的正常,有的脾髓增生肿大,质度变实。也有见小叶性肺炎的。
3、诊断鉴别慢性副伤寒由于发病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都较典型,不难做出诊断。⑴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发生于1~3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因素存在。从流行病学上鉴别诊断:猪瘟,又名猪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6-12用龄猪,饲养管理不良,环境条件差,气候变化,密度大,不同日龄猪混养,多个种猪场引种都可以引发本病。感染猪从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通过口、呼吸道和声指导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其特征是引起淋巴系统疾病、渐进性消瘦、呼吸道症状,造成患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疽,腹泻,贫血等。发病率一般为同期仔猪的10%-20%,仔猪死产率较高,不死猪的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呆猪,失去经济价值。病理变化包括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4倍,脾脏、胸腺萎缩,肠炎,肾炎,间质性支气管肺炎等。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以炎热多雨的季节发病较多,主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子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月龄~4月龄的子猪,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不高,流行缓慢。⑵临诊症状初期急性发生时,与猪瘟、猪丹毒相似,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慢性病例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病猪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粪便带血,有腥臭味。猪患慢性副伤寒时反复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从临床症状上鉴别诊断:猪瘟。猪常常突然发病,表现为稽留高热,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耳根、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黏液。猪丹毒,与急性猪瘟很容易混淆,但患猪丹毒的病猪很少发生腹泻,耳根、腹部、两腿内侧皮肤出现特征性的俗称“打火印”的疹块。圆环病毒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圆环病毒病,患猪精神不振,被毛逆立,粗乱,食欲减退,即之弓背吊腰,皮肤黏膜苍白,有时黄染,发生渐进性消瘦部分猪出现鼻塞不通、喷嚏、咳嗽、流鼻液和气喘等症状。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疽,腹泻,贫血等。
⑶病理变化子猪副伤寒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有黄色或灰白色的点状坏死灶,脾肿大呈暗紫色,肺有灰黄色干酪样结节,大肠壁增厚,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从病理变化上鉴别:猪瘟,病猪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状至小米状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切面呈大理石状;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有钮扣状溃疡。猪丹毒,以全身出现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肾淤血肿大。圆环病毒病,病猪消瘦,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最明显的变化是全身淋巴结异常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重大,切面苍白色。肺肿胀,坚硬似皮球,有大小不等的褐色病变区;肝硬变,发暗;肾水肿,呈现灰白色;脾脏轻度重大;食管区黏膜水肿,有大片溃疡;盲肠,结肠粘膜充血出血。4、防治措施⑴饲养管理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哺乳及培育仔猪防止乱吃脏物,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防止突然更换饲料。⑵注射疫苗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ml,掺入少量新鲜冷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口服免疫反应轻微。或将1头剂疫苗稀释于5~10ml冷开水中给猪灌服。⑶发病后的措施①病猪及时隔离和全群口服治疗。在饲料中加入磺胺二甲g、新霉素g;当疾病发生时,使用治疗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菌立克-g;吉力畅g;强力霉素g;土霉素g;新霉素g;磺胺类-g,根据猪场的用药物的情况选择使用。②圈舍要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后利用。③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进行预防。连喂3~5天,有预防效果。④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参考:选自于网络。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