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检查

时间:2016-12-29 14:00:11 来源:颈淋巴结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涉及病毒、细菌、放射线、某些化学物质以及除莠剂等多种因素。已知EB病毒与高发区Burkitt淋巴瘤和结外T/NK细胞淋巴瘤、鼻型有关。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与人类亲T细胞病毒Ⅰ型(HTLV1)感染密切关联。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反应性病变起始而引起的恶性变。放射线接触如核爆炸及核反应堆意外的幸存者、接受放疗和化疗的肿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危险增高。

艾滋病、某些遗传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或自家免疫性疾病如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联合免疫缺损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低γ球蛋白血症以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如器官移植等疾病)所致免疫功能异常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高危因素。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诊断

单靠临床的判断很难作出明确的诊断。不少正常健康人也可在颈部或腹股沟部位触及某些淋巴结,淋巴结的肿大亦可见于细菌、结核或原虫的感染及某些病毒感染。还需要与淋巴结转移癌鉴别。具体鉴别如下:

1.慢性淋巴结炎一般的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感染灶。在急性期感染,如足癣感染,可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伴红、肿、热、痛等急性期表现,或只有淋巴结肿大伴疼痛,急性期过后,淋巴结缩小,疼痛消失。通常慢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肿大较小,约0.5~1.0cm,质地较软、扁、多活动,而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具有较大、丰满、质韧的特点,必要时切除活检。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除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外,扁桃体多为双侧肿大,红、肿、痛,且其上附有脓苔,扪之质地较软,炎症控制后,扁桃体可缩小。而恶性淋巴瘤侵及扁桃体,可双侧也可单侧,也可不对称地肿大,扪之质地较硬、韧,稍晚则累及周围组织,有可疑时可行扁桃体切除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3.淋巴结结核为特殊性慢性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以颈部多见,多伴有肺结核,如果伴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则与恶性淋巴瘤不易区别;淋巴结结核之淋巴结肿大,质较硬、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PPD试验呈阳性反应。

但要注意恶性淋巴瘤患者可以患有结核病,可能是由于较长期抗肿瘤治疗、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罹患结核等疾患,因此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凡病情发生改变时,应尽可能再次取得病理或细胞学证据,以免误诊、误治。

4.结节病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多侵及淋巴结,可以多处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或有气管旁及锁骨上淋巴结受累,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质地一般较硬,也可伴有长期低热。结节病的确诊需取活检,可找到上皮样结节,Kvein试验在结节病90%呈阳性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结节病患者的淋巴结及血清中均升高。

5.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该病在中国多见,多为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但周围血白细胞数不高,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酷似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直径多在1~2cm。质中或较软。不同于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确诊需行淋巴结活检,本病经过数周后退热而愈。

6.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胸腺肿瘤有时可与恶性淋巴瘤混淆,诊断有赖于肿块活检。

7.与霍奇金淋巴瘤相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霍奇金淋巴瘤十分相似。实际上。很难单从临床表现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只有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将两者明确区别诊断。但两者在临床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表现(表1,2)。

折叠编辑本段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约9%~16%的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等。

2.生化检查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单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变常可作为肿瘤负荷及病情检测指标。

3.血沉血沉在活动期增快,缓解期正常,为测定缓解期和活动期较为简单的方法。

4.病理活检是诊断MHL及病理类型的主要依据。

5.免疫学表型检测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检查可识别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谱系及分化水平,用于诊断及分型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物包括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用于鉴定其白细胞来源;CDl9、CD20、CD22、CD45RA、CD5、CDl0、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及γ等用于鉴定B淋巴细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鉴定T淋巴细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别用于识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NK细胞淋巴瘤,CD34及TdT常见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表型。

6.遗传学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常见为染色体易位、部分缺失和扩增等。不同类型(entity)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有各自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发生于单一亲本细胞的单克隆恶性增殖,瘤细胞的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基因重排常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TCRγ或β基因重排常作为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阳性率均可达70%~80%。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标志可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及肿瘤微小病变的检测。

7.骨髓象早期正常,晚期浸润骨髓时骨髓象可发生变化,如找到淋巴瘤细胞,此时可称为淋巴瘤白血病。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腹盆腔CT扫描、胸部CT扫描、全消化道造影、MRI、脑、脊髓MRI。

2.B超胸、腹部B超、淋巴结B超。

3.骨扫描。

4.淋巴造影术。

5.胃肠镜检查。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zztx/4089.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

    .网小编提醒: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你对急性淋巴结炎了解吗?……【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