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高达5成误诊率这类颈肩痛

时间:2016-12-20 8:01:20 来源:颈淋巴结炎

“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在年的时候,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博客上公布了这组数字,当时引起了各界争议,文章的具体内容查看本页左下角“阅读全文”。接着“误诊”的话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误诊率极高的疾病---“颈动脉痛”,也叫“血管性颈痛”。听名字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看症状,却不陌生,平均发病年龄38.7岁。国内某学术期刊曾发文,某医院统计十年间收治的九百多例“颈动脉痛”患者,初诊时漏诊0.02%,误诊达到53%。有甚者更被当成慢性咽炎治疗......先来了解下颈动脉痛都有什么奇葩症状。1.症状多发性:症状单一者少,仅限急性病例,一般有6~10个症状,常为咽痛、头痛、颈痛、肩酸痛、面痛、眼痛、耳痛、胸闷及胸痛以及头晕、干咳、声嘶等(图1)易误诊为各种综合征,如颈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等。

图1   颈动脉痛放射部位

2.偏侧性:头、面、颈、肩胸各处症状均在同侧,这是血管性病变的特征。3.症状与体征不符:除颈痛外的诸多症状,找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或病变,脑电图和头颅CT均阴性,易被误诊为各种神经痛、神经失常或更年期综合征。4.颈动脉触痛:是颈动脉痛的诊断要点。5.激素治疗有显效:多种疗法无效,但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即有显效,多种伴发症状亦随之减轻或消失。此外,对伴有颈痛、肩痛、咽痛的长期干咳的病人,要特别注意颈动脉痛的存在。颈动脉炎乃颈动脉及其分支有无菌炎症,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时,可释放有害的多肽及神经激肽,激起和提高组织的敏感性,并刺激伴随的迷走神经,喉上及喉返神经,引起干咳与阵咳,这种咳嗽常与颈部转动、讲话有关。颈动脉痛(carotidynia)亦称颈动脉炎,此病临床上不少见,但国内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引起重视。年Fay首先描述该病,此后报告渐多。年Clark等对此病作了详细的阐述。国内程锦元年分析以咽痛为主要症状者共例,年报告例。该病为一种常以单侧颈动脉部位疼痛或压痛,并放射到头、面、咽、耳及肩等处的颈动脉无菌性炎症。主要体征为颈动脉压痛,触痛分为上、中、下3点:上(A)在颈总动脉分支处,即舌骨大角平面;中(B)在颈动脉中段;下(C)在锁骨上缘(图2)。三点触痛相等者称平式,不等者称峰式,触痛点最高者称峰点。在程锦元报告的例中,峰式占71.7%,远比平式28.3%高。峰点出现率依次为B点46.7%,C点41.7%,A点11.7%。常与肩酸痛、胸闷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密切有关的峰点为C点。其中检查动脉触痛分为:轻度(仅有痛感)48例;中度(出现皱眉、瞬目等面部表现)例;重度(有拒按及躲避动作)例。急性病例多为单侧压痛,慢性病则为双侧压痛,但左侧常偏重。

图2   颈动脉痛压痛部位

颈动脉痛的致病机制虽未经实验肯定,但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推断,动脉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动脉壁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即释放神经肽、多肽与5-羟色胺和P物质等刺激其伴行神经,降低痛阈而致痛,也可产生局部肿胀及水肿,影响血流,引起供血和给氧不足,导致疼痛。同时伴行的迷走神经,邻近的星状神经节亦可由于炎性介质刺激出现自主神经的反应,引起远端的小动脉与微血管痉挛和大动脉舒张,产生局部红肿和血流不畅,可激起或加重疼痛,并出现多汗、呕吐、流泪、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白细胞计数少许升高,半数血沉增快,血清免疫球蛋白G常升高。TCD检查可发现血流峰值下降(高永艳,)。B超显示血管腔狭窄,内径变小,壁增厚,内膜纤维化。合并有颈静脉扩张的病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以下声像特征:①一侧颈静脉呈梭形膨大。②膨大部内径较健侧明显扩大。③呼吸时内径与闭气试验比较,其长径、短轴径均呈现显著差异,后者大于前者1.7倍(平均)。④仰卧位或局部加压,该梭形膨大声像可消失。⑤其血流速度频谱呈平稳起伏型,两端速度快,平均为15.8cm/s;中心慢,平均为10.6cm/s。要详细询问病史,虽然主诉可能很多,但根据该病的五个特点及特殊的体征(颈动脉压痛),在排除以下疾病后可确诊。1.颈淋巴结炎 在颈部疼痛同时,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压痛点在淋巴结上,颈动脉无压痛。2.颈动脉血管瘤及颈动脉体瘤 颈部可触及肿块,有震颤感,有血管杂音。颈部疼痛不明显。DSA可确诊。3.颈椎病 症状可能和颈动脉痛类似,颈椎X线片为骨质增生。颈动脉无压痛。4.甲状腺炎 甲状腺部疼痛或压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颈动脉无压痛。5.茎突过长 咽痛、吞咽痛、咽喉异物感,疼痛和头位有关,经扁桃体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摄片可发现茎突过长。6.鳃裂瘘管 颈部疼痛,有瘘口,有分泌物溢出,瘘口位于颈侧。7.舌骨综合征 该病和颈动脉痛症状极相似,惟压痛点不在颈动脉,而是在舌骨大角。8.慢性咽炎 单侧长期反复发作的咽痛,咽干,咽喉内无明显病损或用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者,应作颈动脉触诊。王立平()报道两例颈动脉痛误诊为慢性咽炎。以上病变局部均有明显体征、或有肿块、或有骨性压痛、或有血管杂音。但颈动脉则无明显体征。颈动脉痛常有整条动脉痛,故不难鉴别。

颈动脉痛的检查方法:患者端坐,颈部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胸锁乳突肌,并将其推向外后,即可触到颈动脉鞘、血管。用拇指滑动加压,按图各点依次检查(见图2),疼痛的程度记录:轻(+):诉痛;重(++)皱眉;剧(+++):患者退避拒按。

对该病治疗,国内外学者取得较一致共识。一般治疗减少外界不良刺激 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本病无严重危害,消除紧张情绪,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减少颈部刺激,减少颈部紫外线照射,冬天注意颈部保暖。药物治疗祖国医学治疗

颈动脉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明代方隅的《医林绳墨》云:“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运者,名曰头风”。颈部为肝胆经脉循行之处。《内经》曾云:“挟胃属肝胆经,上贯隔布胸胁,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本病部位在颈,其病机为风寒或风热上犯,挟痰湿郁遏颈中头部经络,致气血行失和,或因劳累过度,郁怒伤肝,肝气挟痰生风,上逆头颈,经络气滞,血脉不畅,不通则痛,故本病主要表现为颈动脉痛,以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及触痛。运用疏风清热为主,佐以通络活血为基本大法,使之邪去络和。病久则肝气郁结,经脉不通,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风邪入络证:以桑叶、菊花、双花、连翘、薄荷等疏风散邪;络石藤、鸡血藤和血通络。肝郁血瘀证:以柴胡、白芍、香附、佛手、橘核理气疏肝;失笑散、乳香、没药活血通络。临床经验,不论何种证型出现,肝经之药物不可少用。(杨保存    )。王钧()认为颈动脉痛系血瘀症,按照不通则痛的机制,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良好。血府逐瘀汤: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赤芍10g、牛膝10g、柴胡1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6g;合并胸闷夹痰浊者,加全瓜蒌30g、法半夏10g、白芍10g;高血压者加龙胆草3g、丹皮6g;失眠者加莲子芯6g。根据旧瘀宜温,新瘀宜凉的原则,病程少于5d者减去红花、当归、川芎等,改用毛冬青、丹参、益母草等。一般患者每日1剂早晚煎服,连服5d,若5d后没有痊愈,则作适当加减再服5~7剂,该方法治疗46例,有效率为95.7%。手术治疗DeVries()报告对保守治疗无效病例行颈动脉窦去神经手术,或行颈动脉外膜剥离术效果良好。手术以舌骨为中点,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一斜行切口,长约8cm,向后牵开胸锁乳突肌,向前拉开带状肌,暴露颈动脉鞘,切开鞘膜,游离出颈总动脉及其内外动脉分支,从颈动脉分叉处起向下分离颈动脉外膜6~8cm,切除外膜,缝合切口。▲

——实用贴心有料传统养生资讯类微刊——

版权说明:资料整理仅供学习交流.请遵医嘱.版权归原著所有。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zztx/3896.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

    .网小编提醒: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你对急性淋巴结炎了解吗?……【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