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生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家长,经常会碰到,在小儿三更半夜发热时怎么办?医院已经开来药吃了或输过液了还是发热怎么办?退烧药吃了发热退不动怎么办?发热为什么会反复?在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发热吧!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测量的方法:腋下量:36~37.0℃;口腔量:36.3~37.2℃;肛门量:36.5~37.7℃;
二、什么是发热?
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称为发热。当然,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许多外界因素(进食、运动、哭闹、衣被过厚、环境温度过高)都可使体温升高。
三、为什么会发热:
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代偿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四、发热有什么好处?
1:发烧的本能是好的,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是为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每一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个最佳的生长繁殖温度,当温度高于最佳生长温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繁殖和生长。比如,鼻病毒的最佳繁殖温度是32-34°,它主要的繁殖地就是鼻腔,所以鼻病毒感冒就比较轻微,主要是流涕、鼻堵、轻微咳嗽和低烧。支气管和肺的温度是37°,鼻病毒不能很好繁殖,只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时候鼻病毒才能导致气管炎和肺炎。
2:发烧引起的高温会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发烧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击病原体,缩短感染的过程;
4:发烧会使病人感觉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可能会去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
五、发热的分型:
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六、为什么发热时很冷手脚有时冰凉苍白、有时很烫、有时潮湿?
1.为什么发热时感觉很冷手脚冰凉苍白?此时处在体温上升期,当体温上升期时常伴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皮肤苍白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甚至伴有皮肤温度下降。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中枢发出的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及竖毛肌收缩,使产热增加。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此时家长会发现手脚很冰。
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见于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等所致的发热。
2.为什么发热时手脚很烫?此时处于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在此期中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此时家长会发现手脚很烫。
3.为什么发热时手脚潮湿?此时处于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时家长会发现手脚等皮肤潮湿。
体温下降有两种方式:
(1)骤降: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2)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七、小儿发热有哪些常见的原因?
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脱水(新生儿脱水热,吃奶、喝水少引起来)、烧伤、手术、出血、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但孩子的主要的发烧原因还是感染。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也因病原不同而有差别。有的孩子一点发烧就会感到不舒服;有的发高烧到40度以上仍然照样玩耍、蹦跳,照常吃喝。部分病毒的发烧,有时会很高,但小儿精神很好,最典型的就是幼儿急病毒感染,高热经常39-40°,但孩子精神状态很好,所以说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也并不是说发烧越高病情越严重。一般在摄氏41度以下,不会损伤小孩大脑;但到42.2度时,就会出现蛋白质变性;所以,超过42度就需要使用冰枕、冬眠治疗;高于摄氏45度,人就不能生存。小儿发烧的高低并不能表示病情的轻重与身体抵抗力的强弱。身体壮的小孩,有时发烧倒容易高些,而身体较衰弱的小儿反而不会烧热过度。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经常不会高热。
八、小儿发热有哪些常见的疾病?
1、平时说的普通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2、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所致,检查扁桃体有化脓,嗓子不一定疼,化验检查白细胞高,容易诊断,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高热性疾病。
3、疱疹性咽炎,是由流感嗜血杆菌或者溶血链球菌感染,主要表现是咽痛,高热,检查白细胞一般很高,给与抗菌素治疗效果好。每年春节可以有小范围流行。
4、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常见的发热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有一定的流行性,主要表现是咽峡部有疱疹,疼痛,吃东西困难,化验检查白细胞不高,没有特效药物,病程5-7天。柯萨奇病毒容易导致心脏的损伤。
5、中毒性痢疾,一般痢疾表现的是肚子疼和拉肚子,而中毒性痢疾表现的是高热、精神差,面色发灰、发黄,病情严重者24小时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化验检查白细胞会很高,可以肛管取便检查,大便里有红白细胞。一般多发于夏秋季,随着卫生条件的好转,现在发病越来越少。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发,临床特点是高热、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有模样化脓、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增高,单核细胞增高并伴有异形淋巴细胞(>10%)化验抗EBVIgM阳性,病情严重者可以造成肝脏和心脏不同程度的损伤。
7、幼儿急疹,是由幼儿急疹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6-9个月,突然高烧,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体温会在39℃-40℃之间,三天后热退,全身出现红色皮疹。没有特殊治疗。
8、川崎病,是2岁以下常见的高热性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长期发烧,临床表现也比较典型,粘膜充血和皲裂,皮肤有红斑和红疹,淋巴结肿大,第五天还会出现四肢指端的肿胀。
9、急性鼻窦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高热性疾病,鼻腔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有纤毛系统,纤毛在不停的摆动以清除粘附的病原,在粘膜表面的粘液层还有很多吞噬细胞游走,随时准备消灭入侵的病原菌。鼻咽部集中了三组淋巴结,一般的细菌和病毒很难感染鼻窦。能够感染鼻窦的病原菌,要么毒性强要么数量多,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激烈,战斗越激烈,体温就越高。急性鼻窦炎的最初表现不一定是鼻子堵和流鼻涕,而是头疼、呕吐、高烧,检查会发现鼻窦部位有压疼,嗓子不一定红肿明显。
10、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少数可听到干、湿啰音乐。但多块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部分患儿童可患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呻吟、格林-把利综合征等肺外表现。
11、其它:中暑,急性肠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九、上医院后可能面临哪些检查:血常规,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尿常规,抗‘O’,血沉,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CO2结合力测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肥达反应,外斐反应,血涂片找疟原虫,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等。
十、小儿发热后在家里怎么办?
1、药物使用,不必惊慌: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疾病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其它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小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2、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水果中以梨、西瓜、荸荠等为好。避免吃油腻、蜂蜜、鸡蛋、辛辣及生冷食物。如病儿食欲减退,老是呕吐,不能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医院进行输液,但输液有风险,需权衡利弊。
3、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度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4、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度,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5、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度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也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刚好伴随有畏寒、寒战,此时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过半小时后一般就不会畏寒、寒战了,就可以适用了。
6、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当然可以试试。7、湿毛巾冷敷:在体温的稳定期或下降期,用湿毛巾放冰箱5到10分钟左右,然后拿出来敷额头或脖子或腋窝或大腿窝等,用两条湿毛巾交替使用,效果还可以,尤其是退热药使用后烧一点也退不动时,可以试试。体温上升期用热敷。
8、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较剧烈,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时候,此时是体温上升期,宝宝很怕冷,最好用热敷,先不用冰敷。
9、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不慎会酒精中毒。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有的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注意:未就诊的只能暂时处理,医院经医生正规诊治。
十一、发热时的食疗:
绿豆粥(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银花茶(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西瓜水(生津止渴解暑):西瓜瓤挤汁饮用。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使用。
牛奶米汤: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十二、小儿发热的常备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
布洛芬: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副作用相对较小。
小儿退热栓(对乙酰氨基酚栓)——直肠给药。1-6岁儿童一次1粒,塞入肛门内,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粒。疗效佳又实惠。
退热帖——帖在额头或者后颈上,退热贴无法解决发烧的根本病因,只能够起到物理降温作用。
服用退热药,一般建议使用一种退热药物,退不下来的可以4-6小时再使用一次,如果还无效果可以予以物理降温或寻找发热原因。老的观点说可以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目前专家共识,不建议交替使用,因交替使用后虽然退热了,但对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可能会造成损害,故不要单纯为了退热而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十三、为什么发热会反复或退不动
小儿吃了退烧药之后,没过几个小时(3到12小时不等,有的24小时),为什么发热又会烧回来呢?这是正常现象,因为生病后,有的是炎症或病毒等没控制好引起,有的是疾病本身发热需要一个过程(如:幼儿急疹、麻疹等);吃了退烧药只是暂时的降一下热,效果过去了又烧回来了。要等消炎药或抗病毒的药吃了2到3天之后起效果了,细菌或病毒有所控制了发热就慢慢地下来了;但必须在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正确用药的基础上。否则吃了也是没用的。
为什么有的吃了退烧药没反应,一点也退不动呢?除了炎症较重外,有的是疾病刚好处在发热峰期,还有的是血容量不足汗出不来等等原因。但必须在医生正确的诊治下观察体温的变化,不能一味地在家里熬,这样也会有风险的。
十四、中医发热的辩证
中医把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十五、中药组方、单味中药、中成药的退热研究
1、中药组方退热的研究:
(1)银翘散:组方: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黄芩,石膏(先煎),荆芥,豆豉,桔梗,蝉蜕,僵蚕,大黄。头痛身痛者加白芷、葛根;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咳嗽、胸痛者加半夏、瓜蒌;尿频、尿急、尿痛者加滑石、前仁。方中所用的银花、连翘、黄芩、竹叶等均为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不仅是一味较强的广谱抗菌药,还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荆芥、豆豉有发汗解热作用;蝉蜕、僵蚕有催眠、抗惊厥及抗过敏作用。诸药合用,集西药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退热、发汗作用于一方,故对感染性发热疾病效果甚好。
(2)荆防散加味:组方:荆芥,防风,板蓝根,贯众,生石膏,知母,连翘,蝉蜕,藿香,薄荷,苡仁。现代药理证实石膏、知母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液、中枢神经内的炎症介质,从而起到退热消炎作用;而板蓝根、贯众、连翘,已证实具有重要的抗病毒、消炎功效。
(3)加味桑菊饮:组方: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后下),芦根,生甘草,荆芥,黄芩。现代研究证明,寒凉药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而达到退热目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并有广谱抗菌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及发热机理分析加味桑菊饮的退热作用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抑制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释放;抑制炎性渗出;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中枢性退热作用。
(4)新加香薷饮:组方:香薷,银花,鲜扁兰花,厚朴,连翘。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香薷、银花、连翘、厚朴、扁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流感病毒、腺病素、柯萨奇病毒、肠道轮状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退热的研究:
大黄: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近年来中医急症的进展,提出了浊毒是致热、致变、致急的具体因素。大黄味苦性寒,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通腑逐瘀、促进浊毒外排之效。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的药理与临床的研究成果,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理论依据,扩大了大黄的临床应用范围。大黄能恢复肠粘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有效地避免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使浊毒外排、邪去正复,阴阳得以平衡
3、中成药退热的研究
(1)双黄连颗粒:急性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常见病因为感染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发热为其常见症状,双黄连是由金银花、黄芩及连翘提取物精制而成的,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甙、绿原酸、咖啡酸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可增强机体产生α干扰素的能力,具有镇静、退热、降温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减轻自由基损害,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及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
(2)柴黄冲剂:柴黄冲剂(由柴胡、黄芩等药组成)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体温干预机制的初步研究中发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柴黄治疗组各细胞因子的下降水平更为明显,从而提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6(IL-6)、TNF-α的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3)清火退热口服液:医院内部制剂。
(4)其它:清开灵,痰热清,脑热清等等中成药。
注:在为孩子选择退热药物时,一般不建议家长自行选择中药退热药,虽然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剂量难掌握,家长最好在医生的诊治辩证的指导下用中药退热药物。
十六、有热性惊厥史的小儿发热时家长注意:
1)家中常备体温表一支.,最好肛表。
2)备退热药,体温大于38.5℃以上服退烧药,再次服用必须间隔4小时以上。
3)发生惊厥时要平卧,头侧向一方,用大拇指放小儿一侧牙根处保持气道通畅,可针刺或掐人中或合谷穴位,医院。
十七、平时穿衣注意
如果你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如果患者是小婴儿,则需特别注意,因为他们还不会表达他们的感受。其实,给小孩穿过多衣服或把他们置于酷热的场所,都可能引起发烧。
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夏秋季通常建议勿超过28℃。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儿放松心情,有利于康复。
在此,医院儿科袁医生祝天下宝宝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河北白癜风医院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