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联接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网线和桥梁,也是我们通过体表来医治内脏的长臂触手。但是穴位众多,如何选取?穴有五行,如何搭配?穴有补泻,如何操作?这些皆是纷杂不清的事情。古人已众说纷纭,今人又各抒己见。
人体经络是养生治病的最好捷径
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学习中医有许多入门之径,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可以从中药学开始,也可以直接读《黄帝内经》,但是,如果你想切身体会中医的实质,想学而即用、用而即效,那学习经络就是最好的捷径。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经络穴位那么多,哪些是要掌握的呢?
全身主要经络12条,再加上奇经八脉、多个穴位,听起来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我先说一下胃经上的4个常用穴的用法,这4个穴就是梁丘、足三里、丰隆、下巨虚。
对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发作,马上点按梁丘穴有立时止痛的疗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于小肠部位则多揉下巨虚。若属于慢性胃肠病的治疗,丰隆穴则效果最好。
记住一点,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则无效。(可能有3个原因:①穴位的位置找得不准确;②病症与选穴不符;③气血过于虚弱,无法传导到腿部穴位。)
肺经——人体最容易受伤害的经
如果你能从“在志为忧悲”想起林黛玉,从“在体合皮毛”想到青春痘,那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总要从文字之外读文章才行。
学习中医经络,第一条要讲的总是手太阴肺经。人的气血在夜里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肺是不是有问题。曾治过一个妇女,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躁热出汗,白天则畏寒怕冷。诊断她为风寒束表,心火内盛,典型的“冰包火”。但其发病的根源是肺气不足,无力助心火以驱散风寒,必借寅时肺经气盛才能发汗解表。所以我用补中益气汤补肺而助其宣发之力,顺势而为,一剂而愈。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岂是一个咳喘可以涵盖?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其它脏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须仔细体悟才行。所以,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这是多好的治病思路,怎么可以轻意地一带而过呢?很多人只喜欢从别人那里求得个偏方秘招,并视如珍宝,可《内经》中遍地黄金却无人捡拾。
说到这里,好学者会问,那该怎么调呢?我们最关心这个。其实,《内经》中也都说得非常具体了:“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在这里,不但给我们讲述了肺的功效,还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治疗办法。有人说:“在哪儿,我怎么没看到呢?”那就给你举个例子,前面说“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倘若我忧郁很久了,郁结之气难以排解,从哪里宣发呀?曾治疗过一个70多岁的老翁,他与老伴生气吵嘴,又遭遇风寒,造成胁肋疼痛,医院给他开的舒肝止痛丸,可吃完药胁痛不但没好,还咳嗽上了。我让他用取嚏法,他连打了十来个喷嚏,头部微微出了些汗,胁肋的疼痛当时减轻。我说,既然有了咳嗽症状,就吃点通宣理肺丸将痰排出才好。于是他先后吃了4颗丸通宣理肺丸。咳嗽胁痛只一天的工夫就都治愈了。我这里用的全是《内经》中的治疗方法——肺主宣发,在开窍于鼻,在液为涕。你若有心,这里面的高招妙法随处可见恐怕都捡不过来呢!
如果你能从“在志为忧悲”想起林黛玉,从“在体合皮毛”想到青春痘,那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总要从文字之外读文章才行,要知道好东西都在书中的空白处呢!
本应说肺经的,却扯远了,还好,带来几只小鱼一并送给大家。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还有个特效穴——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学习不是积铢累寸,而是学一达百。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拾一叶尽晓人间秋凉。
神秘的三焦经——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没有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人是说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还有一腑,就是三焦。我们的五腑都像一个容器,且时满时空,就像我们的胃肠,被食物填满又排空,周而复始。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有什么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场婚礼的司仪、一台晚会的导演、一个协会的秘书长、一个工程的总指挥。它使得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对于它的具体形状,从古至今就争论不休,现代有的医家把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组织间隙、微循环等,但都不能涵盖三焦的实际功用。咱们也没必要把三焦硬与西医解剖意义下的器官进行类比。
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这时它更像是一个财务总管,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
“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上边这段文字是汉代华佗所写《中藏经》中的一段话,此书文字古奥,但对三焦的这段阐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说此语是不是真的出自华佗之口,但三焦在五脏六腑当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简而言之,三焦有两大主要功用:
一、通调水道。《灵枢经》上说:“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
二、运化水谷。正如明代医家吴勉学在《医学发明》中所说:“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焦”通“”,乃引火之物,以火才可腐熟食物,古人遣词命名皆有深意。
三焦之功能如此强大,理应在治疗上屡建奇功,但实际远非如此,因为大多数医者对三焦概念、功用模糊不清,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正奥妙,只是停留在对传统注释的一知半解上。机理不明,自然也就无法应用,以致有人根本想不起用三焦经来治疗脏腑病这条思路。
这也难怪,古人在三焦治疗上就没留下很丰富的例证供我们参考,就是简单的阐述都难得一见。明代医家孙一奎有几句话或许是其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下。”古人说话都是如此简约,按现代人的思想好像跟没说一样,其实古人只是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外面的风景还是要我们自己去看的。有心者可以借此通达深入,而更多的人还是指望别人一一指点给他——青山在远处,白云在上边,还有流水、小桥——否则即使再开两扇窗,也是一无所见。
学习经络可深可浅,虽不能登堂入室去探宝,咱们顺藤摸瓜去摘些果子却也是举手之劳。请注意观察一下你出现症状的位置,看它是发生在哪条经络循行的路线上,你只要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那么症状都会有些改善的。
还说三焦经吧,它的终止点叫丝竹空,正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很多女士这个地方最易长斑,所以刺激三焦经是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耳聋、耳鸣、耳痛都可通过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这条经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所以和小肠经合治肩膀痛。还能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等发生在颈部的疾病。由于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所以又可治疗肩周炎,再下行通过肘臂、腕,那么网球肘、腱鞘炎也都是三焦经的适应证。
有一位中年女士,因丈夫有外遇,与其大吵后突然右耳轰鸣不止、昼夜不休,无法入睡。西药治疗3天毫无疗效,朋友求我帮忙,病人此时头痛欲裂、心烦气躁。我本欲在太冲穴施针以泻肝火,但此穴用手掐毫无痛觉,知其肝火已上巅顶,针“太冲”已鞭长莫及。便用三棱针在头顶“百会”附近连刺3下,出血10毫升左右,患者顿觉头目清爽,但耳鸣依旧。于是沿三焦经从“角孙”至“翳风”到“天牖”一路刮痧,出紫痧多而厚,刮至“天牖”时,耳鸣骤然停止。由此也可以看出,三焦经不正是肝火宣发的出气筒吗?曾接触过许多更年期综合征的女士,她们的三焦经个个痛不可摸。
此外,三焦经还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呢!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胁痛岔气,液门穴可以治口干咽痛。
记得春天和十来个朋友去郊游,都坐在一辆面包车上,可能是山路不平,车颠簸得很厉害,同行的一位女士突然腰痛得坐不住了,我们赶紧把车停下。这位女士曾因腰椎三度滑脱,做过手术,今天突然旧病复发,又是在荒郊野外,急得大家不知所措,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可车上空间太挤,根本没地方按摩。我飞快地思考着有何变通的方法。上身的什么经络穴位能通到腰椎去呢?突然,《难经》当中的一句话“三焦,元气之别使”在脑中一闪,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元气乃命门所发,而命门穴正在腰椎位置。当下取三焦经的原穴“阳池”并在其周围寻找痛点,在两个手背找最痛点进行按揉,只揉了不过5分钟,她的腰就一点不痛了。当然,这种手法只是应急,并不能除根。但那天,我们大家却因为这小小的三焦经而能尽兴游玩却无后顾之忧。
还有个一紧张就胸闷的朋友,看书、看报、看电视都会莫名地胸闷憋气、上腹堵胀,胸口就像勒上了禁锢的外壳,不得喘息。经过西医多少次体检也没查出一点毛病来,都认为他是神经紧张闹的!一次朋友聚会,在打闹嬉戏中我无意间用拳头锤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玩笑之举,他却痛苦不堪,捂着肩膀直叫疼:“老兄,轻点成吗,又不是武侠片点穴!”我其实根本没用力,大家也觉得他小题大做,不就敲了一下胳膊吗?哪至如此?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态,我用手按了按他的伤处,他疼得直咧嘴,可马上又乐了:“老兄,你真神了?刚才还胸闷得紧,喘气都憋,经你这一打,倒痛快了。”边说边自己按摩起被我敲疼的那块肌肉,胸闷很快就完全消失了。此时我才留心观察他上臂被敲疼的地方原来是三焦经的消泺穴,这样看来,他的胸闷当是上焦气郁而成。想来好笑,我的“无心之过”却解了他的“无名之苦”,还让我更多地领悟了“三焦主气”这句话的奥妙,真是“一捶两得”!
我每天都在积累知识,但我发现学富五车的人很多都没有思维。我每天都在参研事理,但我殚精竭虑仍没有看到觉悟的灵光,倒是在半梦半醒之间,亦真亦幻之际,失神凝望之时,或许有些不期然的东西,那似乎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救命的心包经——人体自生自长的灵丹妙药
·右手大拇指点郄门穴(又称救急穴,右手五根手指并拢的长度),同时左手掌作顺时针旋转)对于防止心绞痛疗效神奇。
·掐按劳宫穴(手心正中,中指弯曲过来处),就能补养心脏,且补养的速度极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
·这些穴位如果对症使用的话,绝对就是灵丹妙药,且没有丝毫的副作用。
学习经络穴位要从实用出发,只学那些学会马上就可使用且确有疗效的方法。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拥有一堆像付款时刷的信用卡,哪张都不能用,这样的东西不要也罢。
我给大家谈谈心包经,这条经络穴位很少,但宝贝很多,有些穴位是专病专穴,是其它的穴位无法取代的。至于经络的循行路线,你只要自行看图确认便可。比如说处于腕横纹上10厘米处的郄门穴(胳膊长短不同,这是大概位置),它对于防治心绞痛疗效神奇。
记得有年10月份的一天,天气较冷,邻居家的女孩急慌慌地来敲我家的大门,说她的爷爷突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了。我赶过去一看,只见80多岁的刘大爷脸色煞白,头上大汗淋漓,右手捂着胸口,斜靠在墙角的地上,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见此情形,料定是他的心绞痛犯了,便向他孙女要硝酸甘油,可情急之下却一时找不到,急得她直哭。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穴位——郗门,便撸起老人左臂衣袖,用我的左手大拇指点按住郄门穴,右手攥住老人的左手掌进行顺时针旋转。一分钟的光景,老人长出一口气,四肢也由冰凉逐渐转暖;5分钟以后我扶着老人上床休息,此时他已谈笑风生,说当我按住他的穴位时,他感到有一股热流由左臂涌入前胸,心里立即不再发紧,一下子松绑了。郄门穴穴位较深,自己按摩时可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住此穴,同时左手腕做顺时针旋转。这时此穴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感觉。(不要等到发病时才想起去按摩,那时你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平日就揉一揉,防患于未然吧。)
再说个心包经的宝贝穴位,这个穴用处极广,太实用了,这就是位于手心的劳宫穴。劳宫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了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这是我的解释,跟原注不相干,但却能说明它的用途。这是一个补养心脏的穴位,且补养的速度极快。
通常在刮痧前让患者自行准备中药生脉饮,以防止有些人“晕刮”,往往是心脏功能较弱的人会有这种情况。一日为人刮痧,那人刮着刮着突感心慌、恶心,随即就进入了半休克状态,她家里的人慌作一团。我见状连忙掐按她的劳宫穴,不到两分钟她便醒过来,并对我说像是睡了两个小时的舒服觉,一下子就又精神抖擞。
两次意外的经历让我领略了人体穴位的神奇,只要对症使用,绝对就是灵丹妙药,没有丝毫的副作用。
劳宫穴的功效还远远不止这些。参加面试或者是在其它重要的场合,我们有时会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跳过速,这时你不妨按按劳宫穴(左手效果更好)。转瞬间,你就会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
小肠经——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您心脏供血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有的人总是爱胸闷、胃堵,还有些人脾气很急,老是心烦气躁,动则要与人嚷嚷。这时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
天天守在电脑旁的朋友们通常都会肩膀酸痛。有的人站起身活动一下,很快就恢复如常;而另一些人则会日渐加重,先后背痛,然后脖子也不能转侧,手还发麻。医院通常诊为颈椎病。其实多数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经气血也虚弱了。观察一下小肠经的走向就会发现,从脖子到肩膀,再从胳膊到小手指,一路下来,正是你平常出现症状的部位。
有人问,心脏供血不足,为何会影响小肠经呢?这其实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关系是通过经络的通道联系起来。如果心脏有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小肠经就先有征兆了。有的中医能够预知你的疾病,那并不是捕风捉影,随意揣测的(当然总会有这样的人),而是你的身体已经先告诉他了。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更不是什么巫术,只是你不知道内情罢了。
现在咱们就揭开谜底:肩膀在开始的时候只是酸,酸的意思是气血不足了,然后是酸痛,酸痛是因血少,进而流动缓慢而瘀滞,不通则痛了。再后来就变得僵硬疼痛了,僵硬是因为血少,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固定姿式,血液就停滞在那里;如果心脏持续地供血不足,那么停滞的血液就会在原地形成瘀血,没有新鲜血液的供应,肌肉、筋膜就会变得僵硬,缺乏气血供养的肩膀就好像缺水少粮的边关军队,抵御不住外界风寒的侵袭。如果此时睡觉偶遇风寒,哪怕是一点点风,这不过是诱因,你就会落枕。其实落枕哪是当天得的呀,早已酝酿多时了,风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有的人不从事案头的工作,肢体也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我们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记得有个朋友,总是胸闷、胃堵,尤其是一紧张或看了点文章和电视新闻,就堵得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一样,呼吸费力。说是精神因素,可实在憋闷得厉害。去医院检查,总以为他是胃炎,心脏也查不出任何毛病。于是吃了许多治疗胃的药物,可憋闷还是常常不请自来,去不了根。有一次聚会,他任何东西都没吃就已经开始胸闷憋气。我帮他按摩三焦经和小肠经,三焦经只有些酸,可当触及小肠经上臂的部分时,发现他那里的肉松弛若棉,里面有许多网状的粘连的东西,手还没用多大力,他已经刺痛难当,直叫我轻点。我问:“胸还憋闷吗?”他惊喜:“奇怪啊,不憋了!胸闷和胳膊还有关系啊!”“是啊,心血不足啊,当然憋闷了!”“可我没心脏病啊!”我说:“这团肉再松下去,你离真正的心脏病也不远了!”于是叫他回去好好修理小肠经,几个月后复查,那团松松的棉花已经有弹性多了,按摩也不刺痛难忍了,当然最主要的是胸闷对他来说已经是稀客了。
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动辄要与人争吵嚷嚷,中医认为是心火亢盛。由于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顺着小肠经就会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小肠经就好比一面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通过了解心脏和小肠经的表里关系,我们不但能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够用调节小肠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时候,上臂内侧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减肥和练习哑铃弯举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好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