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免疫抑制病,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和育成猪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并且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该病于年首次在北美发现,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郭保清等()?首次在国内疑似PRRSV感染的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明了该病毒在我国的存在。目前,PRRSV也已成为我国重要猪传染病病原之一。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本病主要见于刚断奶不久的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仔猪少发生。一般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饲料饲喂方法改变,饲料单一,气候变化,被污染后的水,环境,用具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几率增加和症状加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发病率一般不高,约为10%~35%,但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现就一猪蓝耳病与局部水肿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病例进行的综合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背景
山东省聊城市某个体自繁自养猪场存栏母猪40余头,保育猪约头。年10月7日发现7头40日龄左右的保育猪出现皮肤局部水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气喘等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0.5?℃且稽留不退;猪场兽医对病猪注射了青霉素、黄芪多糖注射液,注射后短时间内有效,但病症很快反复,治疗效果差。3?d内病情开始蔓延,并且陆续出现猪只死亡现象;7?d内保育舍发病率达11.14%(39/),死亡率28.21%(11/39),10月15日上午将病死猪送检。
1.2送检病死猪的临床检查
对送检病死猪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病死猪主要表现为两前肢、阴囊鞘及面部水肿明显。
1.3样品采集
剖杀送检病猪,对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采集组织器官病料(脑、脾脏、肝脏、肺脏、肾脏、淋巴结及扁桃体),一份用液氮保存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另一份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无菌采取组织水肿液进行细菌分离。
1.4实验室检查
1.4.1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采集的组织病料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常规石蜡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观察。
1.4.2病原学检查
将冻存于液氮中的组织病料解冻后取适量加入灭菌PBS并研磨成匀浆,
10??r/min离心5?min后取上清,使用北京全式金EasyPure?Viral?DNA/RNA?kit(批号:J)提取病毒核酸。根据Genbank公布的序列分别设计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特异性引物(见表1,经验证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用PCR/RT-PCR方法扩增后,将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凝胶成像仪下根据条带位置判定病猪的病原感染状况。
1.4.3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猪的组织水肿液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菌落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然后挑取典型菌落再划线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做进一步纯化培养,纯化的可疑菌落接种于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中后置于37?℃培养24?h,同时挑取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为进一步验证,对纯化好的可疑菌落按照青岛海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生化鉴定试剂盒(批号:HB)做以下生化实验:葡萄糖、硫化氢、尿素酶、卫矛醇、甘露醇、枸橼酸盐、吲哚、硝酸盐、甲基红、氰化钾(KCN)等。
1.4.4药物敏感试验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纯化菌于另一新鲜麦康凯琼脂平板,均匀涂布后将药敏片按照一定间隔贴于该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并根据抑菌圈直径(φ)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判定标准:φ>25?mm为极度敏感;15?mm<φ<25?mm为高度敏感;10?mm<φ<15?mm为中度敏感;φ<10?mm为低度敏感;无抑菌圈则为耐药。
2结果与分析2.1病理剖检结果
病猪体表可见两前肢、面部及阴囊鞘水肿(图1A)。剖检病猪发现,皮下有胶冻样物质附着(图1B);并可见弥漫分布的水肿液(图1C);下颌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被膜粘连(图1D);胸腔积液(图1E);肺脏与胸壁粘连(图1F);肺水肿(图1G),心外膜有胶冻样物质包裹(图1H);胃黏膜出血、溃疡(图1I);颅腔内可见漫分布的水肿液(图1J)。
2.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将采集的组织器官病料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镜检,可见典型的病毒性脑炎病变,大脑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脑血管袖套现象”(图2A),神经元变性坏死、被胶质细胞吞噬,出现“噬神经现象”(图2B);皮下因水肿组织疏松(图2C);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图2D);淋巴结出现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变(图2E),表现淋巴细胞崩解坏死,胞核浓缩深染、崩解破碎、溶解消失;肺水肿,小叶间隙增宽(图2F);肝细胞变性、坏死(图2G);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图2H)。
2.3病原学检查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初步怀疑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采集的病料进行了猪蓝耳病病毒检测,并对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的病料样品中仅检出了猪蓝耳病病毒,其他病毒未检出(图3)。
2.4细菌分离培养检测结果
2.4.1细菌分离检测结果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后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发现,优势菌落明显,在平板上可见大小一致,直径0.1~0.3?mm,边缘光滑,湿润,透明,黏稠的红色圆形菌落。挑取菌落涂片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可见两端钝圆、无芽孢及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三糖铁琼脂斜面黄色,底层变黄,产气,不产生H2S?????
2.4.2生化鉴定
根据分离菌形态、培养特征和生化鉴定结果(表2)判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
2.4.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表3)可知对分离出的该大肠杆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头孢拉定。试验结果判定参照NCCLS药敏试验标准。
3防治措施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判定为猪蓝耳病病毒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根据检测结果,协助猪场实施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1)隔离病猪。对保育舍发病猪只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选用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高敏的庆大霉素注射治疗:每天2次,连用3?d。同时禁止病猪舍饲养人员随意串舍,进出猪舍必须严格消毒。
2)严格消毒。发病猪舍立即进行带猪消毒,使用碘制剂等对猪刺激小但是效果好的消毒剂喷雾消毒,同时对猪圈及饲喂器具进行彻底消毒。
3)调整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应用全价料饲养。避免日粮单一或蛋白质偏高,要适量供给青绿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4)加强饲养管理。立即停止猪场猪只的买卖,减少猪群应激反应,保持猪圈干燥,及时清理粪污,加强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
5)药物防治。选用对大肠杆菌高敏的庆大霉素拌料治疗,连用3~5?d;同时辅以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以增强病猪机体的抵抗力。
6)防治因猪蓝耳病感染造成的继发感染:针对仔猪气喘问题,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药物拌料治疗,连用3~5?d。
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半月之后回访得知,发病猪群除个别发病严重猪只死亡之外,其余病猪均已逐渐康复,仔猪气喘症状明显减轻;新进保育舍的仔猪未再出现发病,生长状况良好,该个体猪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4期“猪场兽医”栏目中P71-73
(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