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3个鼠疫疫点,唯一确诊病例所在

时间:2021-3-29 16:26:10 来源:颈淋巴结炎

北京专家助力祛除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71.html

7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草原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情况及措施进行通报。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内蒙古已发现3个鼠疫疫点,15名密切接触者已实施居家医学隔离观察,至今尚未发现因草原旅游而感染或传播鼠疫、新冠肺炎的情况。

据内蒙古卫健委副主任伏瑞锋介绍,目前检出鼠疫菌的3个疫点中,1个为确诊患者所在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该疫点在6月18日发现4只自毙鼠,后判定为疫鼠。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看,患者日常生活以草场放牧为主,一直在该疫点附近生产生活。患者自述发病前10天未接触鼠疫患者或发热患者,未剥食过野生动物,未接触过死动物和死鼠。

此前,内蒙古卫生健康委于7月5日凌晨接到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报告,乌拉特中旗收治的一位患者被判定为腺鼠疫疑似病例,典型症状为发热,右侧大腿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且有压痛;7月5日下午,经内蒙古综合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确诊为腺鼠疫。截至7月6日,确诊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均正常,饮食、精神、睡眠较前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目前,已对确诊患者的15名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了居家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同时对疫点进行消杀。截至目前,疫区处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累计踏查.8平方公里,防治面积约3.7万亩,密切接触人员中均未出现异常症状。

疫情发生后,乌拉特中旗紧急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应急响应和Ⅲ级防控预警,自7月5日发布起持续至年底。相关部门在此提醒计划赴草原旅游的游客:

一、做好旅游规划,对划定为鼠疫疫点、疫区的草原区域不列为旅游目的地。

二、要严格做到“三不三报”,即:不私自捕猎鼠、獭、兔等可能的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以及产品出疫区。同时,看到病死的老鼠、旱獭、野兔等动物,见到疑似鼠疫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或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三、当自己或随行人员在草原游玩期间,或在接触草原、接触疫源动物、被昆虫叮咬后,或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疑似症状时,一定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疾控中心,或立即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80秒了解鼠疫的传播机制

资料显示,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位列中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

比起恐慌,你更应该做的是警惕!戳视频了解鼠疫的传播机制↓↓↓

关于“鼠疫”,省疾控中心来解答你关心的疑问

↓↓↓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

一、鼠疫有哪几种类型?

最主要的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

腺型是全球最常见的鼠疫类型,由被感染的跳蚤叮咬引发。鼠疫杆菌从叮咬处进入机体,通过淋巴系统侵入局部淋巴结,并在淋巴结里进行繁殖,引起淋巴结发炎、肿胀和疼痛,称为“炎性淋巴腺肿”。在感染后期,淋巴结炎可能会出现化脓性病变,发展为开放性溃疡。

二、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鼠疫染疫动物,包括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其中啮齿类动物最常见。

▲旱獭

▲猞猁

▲鼬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鼠蚤媒介传播

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

2、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

3、皮肤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

四、感染鼠疫会出现什么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各型鼠疫患者共同的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高热(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并呈稽留热、剧烈头疼、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腺鼠疫:可在腹股沟和腋下、颈部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

肺鼠疫:出现咳嗽、胸痛、血痰、粉红色泡沫痰。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

五、鼠疫怎么预防?

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和剥食野生动物。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时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审核

陈凯

责编

黄发强、王璐、刘玉姝(实习生)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网快看、河南疾控。(声明:“河南省教育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yzyy/11038.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急性淋巴结炎是由什么

    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