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乳腺癌副肿瘤综合征严重的肌炎

时间:2020-2-28 18:30:05 来源:颈淋巴结炎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两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特征是近端骨骼肌炎症及力量减弱。DM以特异性的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多个肺、心脏、关节和肠道等多个组织器官,以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

DM为特发性疾病,发病率为每人每年约0.5-0.89,主要发病人群为中年男女,比率1:2。巴西Dias医师在WorldJournalofSurgicalOncology杂志上介绍了一例乳腺癌患者出现罕见的IIM表现,用以引起医师们的重视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高加索人。因左腋下肿物就诊,超声示左乳内下1/4象限有一1.8cm的不规则结节,再腋下淋巴结3.5cm融合,怀疑为恶性疾病。粗针活检诊断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和核分级分别为III和II级。雌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3+),Ki-%。第一次TNM分期评估为IIIA期(cT1cN2cM0)。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随后病人出现了一组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表现为颜面、躯干和肢体伸肌区域红斑,向阳性皮疹(hliotroprash)和Gottron斑丘疹(图1和2)。

图1.向阳性皮疹

主要在眼眶周围分布,为紫色或暗红色斑,以上睑为主,约50%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此征,这也是DM特征性皮疹之一。

图2.Gottron斑丘疹

向阳性皮疹Gottron斑丘疹是一种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边缘不整,可融合成片,伴有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或减退,偶有皮肤破溃。此类皮损出现于关节伸面,特别是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面,亦可出现在肘、膝关节伸面及内踝等处,边界清晰,表面覆有鳞屑或有局部水肿。

1周后患者出现肌力明显减弱,尤其是近端肌肉力量进行性减弱,对称分布,伴有进行性向心性水肿。第4周表现为严重水肿和吞咽困难。1个月后病人只能卧床,不能进行任何日常活动,遂就诊(图3)。在过去的一月内患者一直在社区就诊,医师给予了对症药物治疗。

图3.病人卧床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PK)U/L、谷草转氨酶U/L、谷丙转氨酶U/L、乳酸脱氢酶U/L。高度怀疑DM。

因病情严重遂立即开始治疗。静滴大量0.9%生理盐水,保持尿量>ml/h预防肾急性损伤;并给与5%碳酸氢钠治疗,减少与甘露醇有关的尿液酸化。给予甲泼尼龙1g/天,用药3天。治疗后患者病情未再进展。根据NCCN指南,IIIA乳腺癌应给予术前化疗,但临床考虑DM可能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oplasticsyndrom),一些文章认为若要更快改善皮肤症状手术切除应先于化疗。遂决定一周后行根治性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原发肿瘤2.0厘米,16个腋下淋巴结中有8个出现转移,皮肤病理活检显示皮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有空泡变性,基底膜角化细胞坏死,上皮过度增生伴有局部萎缩、密集的正角化(orthokratosis)如(图4)。

图4.术后1周的皮疹,已明显改善

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2周后水肿完全缓解,肌力和吞咽能力逐渐恢复(图5)。第3周已经能在帮助下行走,遂出院,按时随访。

图5.术后2周的皮疹,皮损几乎完全消失

随访中,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首先是6个周期的环磷酰胺(mg/m2)、阿霉素(60mg/m2)、紫杉醇(mg/m2)治疗,间隔3周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初起剂量为8mg/kg,维持剂量6mg/kg,共18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后患者又接受了25次放疗,放疗区域包括胸壁和锁骨上窝,总剂量50Gy(2Gy/天)。由于患者绝经期,给与给予阿那曲唑1mg/天治疗,为期5年。此外,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也在进行,每日口服1mg/kg强的松,1年后每天口服硫唑嘌呤2mg/kg,强的松减至10mg。治疗中曾发生2次停用激素治疗,但几天后皮疹再次出现。经查阅文献,决定给予最低激素10mg维持治疗。治疗中还加入碳酸钙和维生素D。随访18个月时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DM处于控制中。讨论大量研究证实IIM和癌症存在关联、DM与癌症关联性比PM与癌症大,报道显示DM者癌症发生率为7%-30%。有文献报道癌症可能先于肌病2年发生,也有文献报道DM发病5年后发生了癌症。女性的卵巢癌、乳腺癌、男性的肺癌均是与DM相关的癌症类型。

皮肌炎诊断依据Bohan和Ptr标准,患者应有典型的皮疹和至少3个如下表现:对称性近端肌肉力量减弱、肌肉活检显示肌炎、血清肌酶增高、特征性的肌电图。本病例中患者有典型皮疹(图6)和其它2个相关表现,因此临床高度怀疑DM。

图6.典型皮疹,躯干部分区域萎缩

DM其它症状包括压陷性水肿,由于延髓支配肌肉力量减弱导致的吞咽困难、鼻返流、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DM患者HLA-B8和HLA-DR3升高,Jo-1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的风险增加。DM/PM的治疗需依据诊断的精确度、疾病活动性预防的评估、病人教育及心理支持。尽管缺少对照研究的证据,糖皮质激素仍是炎症性肌病的治疗选择。因此初期给予患者大剂量强的松治疗通常反映较好,缓解率可达27%-87%,可在几周内改善患者CPK而肌力的恢复通常有一段延迟。

但不是所有类型的肌炎都会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有些研究者会对严重肌炎患者加用一线免疫抑制剂:既可减少激素用量且疗效较好,但要权衡药物风险。甲氨喋呤用于DM疗效显著,4-8周即可起效。推荐口服剂量5-20mg/周,监测肝毒性、肾功不全和肺纤维化。硫唑嘌呤是另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剂量2-3mg/kg/天,分次服用,维持剂量0.5mg/kg/天,监测有无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年龄、肌病严重性及全身累及都影响DM、PM的预后,出现肺纤维化和吞咽困难的患者预后较差、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DM可以作为乳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出现,这种情况很罕见,目前缺少有证据支持的治疗。给予大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尽早手术治疗癌症可能控制DM进展、改善副肿瘤综合征。

文章来源:丁香园

译自: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jbyy/9388.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

    【疾病概述】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