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内淋巴瘤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及玻璃体的淋巴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密切相关,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常易误诊为葡萄膜炎等而延误诊治。因此提高对眼内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治,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意义。《国际眼科时讯》有医院的张美芬教授,分享了眼内淋巴瘤诊治方面的相关经验。
眼内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
绝大多数眼内淋巴瘤患者是双眼发病,常见影像学表现为双眼玻璃体白色粉尘状或颗粒状混浊及眼底视网膜奶油状病灶,所以又称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患者只表现为玻璃体混浊,没有出现视网膜奶油状病灶;有的患者视网膜奶油状病灶明显,玻璃体混浊较轻;部分患者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浸润;少数患者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如果做OCT检查,部分患者在视网膜外层出现小结节状高反射病灶,但不是所有淋巴瘤患者都有这样的表现。眼内淋巴瘤VS葡萄膜炎,鉴别诊断的要点所在
张教授指出,眼内淋巴瘤重点要与葡萄膜炎鉴别诊断,因为它的临床表现与葡萄膜炎类似,患者可能出现角膜后KP、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网膜黄白色病灶,不熟悉眼内淋巴瘤的眼科医生极易与葡萄膜炎混淆。眼内淋巴瘤与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眼内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意识,并辅助相关检查;第二,了解眼内淋巴瘤的两个常见典型表现:玻璃体白色粉尘状混浊和视网膜奶油状病灶。眼内淋巴瘤诊治面临的重大挑战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是指原发于眼内且头颅增强核磁结果是阴性的眼内淋巴瘤。眼内淋巴瘤是否需要全身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和指南,目前国际上将眼内淋巴瘤等同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选择全身治疗;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玻璃体腔注射甲氨蝶呤。医院在诊断、治疗眼内淋巴瘤方面采取多学科密切合作,医院的优势之一。谈及眼内淋巴瘤的诊断,张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眼科医生要有鉴别诊断眼内淋巴瘤的意识,必要时安排患者做相关检查,若检测房水IL10(白细胞介素-10)/IL6(白细胞介素-6)>1,则高度考虑眼内淋巴瘤,需行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术,完成玻璃体标本的相关检查,如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检查、基因重排检查等,故与相关科室如病理科、血液科的合作非常重要。医院眼科与血液科联合诊治眼内淋巴瘤近两年,获得了各地患者和众多眼科同道的认可,许多淋巴瘤患者来院或转院就诊。目前医院正在进行一个前瞻对照研究,目的是探讨全身干预对于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必要性以及全身用药的选择,期待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专家简介
张美芬教授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副主任;专业特长:葡萄膜炎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感染学组副组长、北京眼科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