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时间:2018-2-9 21:10:45 来源:颈淋巴结炎

洪涝过后可能会造成多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疾病,并且教大家该怎么样去预防和治疗。

传染疾病的预防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甲肝

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4、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5、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

  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疟疾的预防

  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积极治疗病人。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疟疾治疗不仅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1手足浸渍

由于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脚趾间。

治疗

保持局部干燥,洗净晾干后可用扑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用抗生素软膏涂擦。

预防

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涉水时穿防水长筒靴是较好的预防方法。

2湿疹

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同时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会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处理不当会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

治疗

一般用3%硼酸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扑而敏等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防

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3夏季皮炎

在灾区中较常见,因此时多为夏季,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患者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

治疗

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可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减轻不适感。

预防

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可避免该病的发生。

4毛囊炎

因为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人们又长时间抗灾,挥汗如雨,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发生的时候。

防治

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多发性毛囊炎可同时口服抗生素。

5阴囊皮炎

发生于阴囊及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俗称烂裆,多见于长期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抢险队员。这是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穿着长衣裤,阴部长时间不透气造成的。

治疗

一旦发生该病,尽量避免水下作业,外用扑粉或复方康纳乐霜每日2~3次。

预防

减少水下作业时间,实行换班制,适时更换内衣裤,使阴部保持清洁干燥是预防该病的最好办法。

6脓疱疮

灾区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灾害时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清洁洗浴用水,儿童未注意个人卫生等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逐渐变得浑浊,疱也变得松软,因重力的作用,呈瓶水样挂在皮肤上,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

治疗

水疱或脓疱局部消毒后抽吸疱液,外涂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软膏等。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淋巴结炎者,系统应用敏感抗生素。

预防

主要是注意卫生。

7皮肤癣病

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因而是各种癣病的好发季节。如手足癣在灾区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还有体癣和股癣等,此时都易发。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

治疗

一般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应避免细菌感染。

8虫咬皮炎

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孳生。洪涝灾害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达不到保证,如睡觉时容易受到蚊虫的叮咬等。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患儿主诉皮损较痒,往往在皮肤上可见到抓痕。

治疗

对于虫咬皮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预防

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等是预防该病较好的办法。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noo.com/ysty/7223.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急性淋巴结炎早期症状

    .网小编提醒:急性淋巴结炎早期症状,你对急性淋巴结炎了解吗?……【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