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日前,延超法师来北大见我,同时还带了一本自选体诗集让我看,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这本诗集写一篇序以资鼓励。为此,我通过了解法师近年来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这部诗集写作、编集的情况。其间,法师在住持道场、弘法利生、精进学佛、提升自身整体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事迹,多有感人之处和卓越成就,值得当今年轻法师,乃至社会青年学子们学习。
我与延超法师相识是在十年前,他来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时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刻苦好学、勤于思考、富有担当的年轻法师。多年来法师与我交流颇多,法师对于佛学、哲学方面都有独特的见地而且一直践行着。现在他虽已身为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巩义市青龙山慈云寺住持,然为了荷担如来家业,弘扬正法,沟通世出世间,利乐有情,仍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勤学不已。法师为应对当今社会众生,契理契机地致力于弘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人间佛教。同时也喜研禅修、古琴、武术、茶道、书法、诗词、易经、养生等,以便与广大世间众生结缘。
延超法师所在之青龙山慈云寺,乃汉明帝感梦而礼请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蘭东进中原后首创的一所佛教寺院,素有“释源祖庭”,“华夏作寺之始”之美誉。院中古碑昭昭,记述甚详,可惜清末以来,淹没于深山瓦砾之中。上世纪末,乡人重修慈云寺,开光之日,延超法师自少林寺受命而来掌管寺务,一入寺院,便觉寺址山环水抱,气势不凡。遍阅古碑,仿佛通读一部佛教发展史,碑文中将腾、蘭二老当初把佛教传入中国的点点滴滴记述得详细分明,某些记载甚至可以化解佛教史上的一些疑团。年,法师主持《慈云寺志》的写作准备。年三月,一部27万字的《慈云寺志》由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志中对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遣使团西行求法,以及摄摩腾、竺法蘭译经,首创佛教寺院慈云寺的时间、地点都提供了新的视点和依据,为人们了解慈云寺在中国佛教发展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延超法师曾有佛学院大专、本科的学习经验,当接任慈云寺寺务以来。他主动积极地与当地文化界朋友交往,虚心向他们学习,获益良多。地方宗教文化界也希望他能成为一代名僧,支撑起慈云寺这座被誉为“释源祖庭”的著名寺院的绚丽天空。这对延超法师来说,既是机缘,也是压力,深感如无丰厚的文化底蕴.实难当此重任与社会各界之厚望。
从此,法师立志发愿,苦修苦读,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精研经律论,勤习戒定慧,并写诗自励曰:
千岭万壑间,独坐一志士,
愿登上上品,九莲台里睡。
秋冬最易过,从来不觉累,
峰前雲千丈,化作寒潭水。
延超法师任慈云寺住持十余年来,参加种种佛教活动渐多,足迹遍布国内两岸四地名山名寺,以及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和欧洲等世界各地。法师将各种感触、体悟一一印在心里。几年来,在著述和研修之余,法师还通过写诗、研习古琴和练习书法陶冶性灵,抒发胸臆,日积月累,竟得诗数百首之多,皆是“吾手写吾心”之作。诗多以五言、七言形式,不受古体格律之限,自尝谓“山居诗”,读诵之间,常令人有意境精妙,构思绮丽之叹。
作为一个追求大圆镜智的学人,绝不会忽略这本弘扬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诗作,它简约澄澈,诗文多含醒世、劝诫、觉悟、启示的言辞,处处唤醒人们内在的真善美。这些诗有的已在各种报刊发表,有的被书界同道写成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琳琅满目,禅风诗韵,如钟磬奏鸣。这便是法师以文字般若而获得的化导之效。当地文化界一些朋友多次劝法师将诗作编印成书,以壮禅风,以润世人心田。法师考虑再三,欣以为然,于是在近五百首诗作中选出了二百余首,并拟配以少量书法、插图等刊出,以与同好者相勉共行。
此次法师携诗稿来邀我写序,同时也提及此诗集书名事宜。我问法师有拟好的名字吗?法师给我唸了几个他事先考虑过的名字,当他唸到“世出世间”一名时,我说:“好,就这个书名吧。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要破除世间和出世间的分别与执著,倡导世间、出世间的不二法门,您这位方外人写的诗,也是要给方内人看的,也是要以您出世间的觉悟,去开启世间的知见,共臻佛智慧。”法师十分同意我的解说,也深合他的原有想法。于是我在此把这一《世出世间》诗集名的缘起也在序的结尾处交待一下。
楼宇烈於北京大学哲学院
作者:楼宇烈,男,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青龙山慈云禅寺住持延超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导师。